咨询电话

15821073967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如何辨别血清的好坏

如何辨别血清的好坏

更新时间:2025-08-1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7

液体颜色

通过肉眼观察血清的外观和状态,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好坏,但需结合其他检测(如微生物污染、内毒素水平等)综合评估。以下是肉眼辨别血清质量的关键指标及判断方法:

血清的颜色主要与血红蛋白含量、胆红素水平及加工工艺有关,不同动物来源的血清颜色略有差异(如胎牛血清多为淡黄色至淡红色,马血清偏深红色)。

优质血清特征:

颜色均匀:呈透明或略带微浊的 淡黄色、浅红色或橘黄色(因血红素含量不同),无明显色块或沉淀。

血红蛋白含量低:优质血清通常经过严格的血源筛选和离心处理,血红蛋白含量低,颜色不会过深(深褐色或紫红色可能提示溶血)。

劣质 / 异常特征:

颜色过深:如深褐色、暗红色或紫红色,可能因采血过程中红细胞破裂(溶血)或储存不当导致,溶血血清中的血红蛋白会释放氧化物质,可能对细胞有毒性。

颜色过浅:如透明无色,可能是血清被稀释或加工工艺缺陷(如蛋白含量不足)。

透明度与沉淀

血清中的沉淀主要包括纤维蛋白、脂蛋白、脂滴等,少量沉淀属于正常现象,但过多或异常沉淀可能提示质量问题。

优质血清特征:

透明度高:未融化的血清应为均匀的胶状;融化后 澄清透明或轻微浑浊,无大量悬浮物。

少量正常沉淀:

纤维蛋白沉淀:呈絮状或丝状物,是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产物,对细胞培养影响较小(可通过过滤去除)。

脂蛋白沉淀:轻微浑浊或油状小滴,常见于未热灭活的血清,37℃孵育后可能消失,一般不影响使用。

劣质 / 异常特征:

大量絮状沉淀:可能因血清反复冻融、储存温度波动或微生物污染(如细菌繁殖产生的代谢物)导致,需警惕污染风险。

颗粒状或胶状沉淀:可能是蛋白质变性或脂质氧化的产物,此类血清可能已变质,不建议使用。

油状分层或表面漂浮物:脂肪含量过高或脂质降解,可能影响细胞营养吸收或导致毒性。

液体粘度

血清的粘度与其蛋白质(如白蛋白、球蛋白)和脂类含量相关。

优质血清特征:

粘度适中:倾倒时流动顺畅,质地均匀,无拉丝或过于粘稠的现象。

劣质 / 异常特征:

粘度异常:

过于稀薄:可能蛋白质含量低或被稀释。

过于粘稠:可能脂质含量过高或蛋白质变性(如反复冻融导致蛋白聚集)。

胎牛血清1.png

其他肉眼观察要点

1、气泡与杂质:

优质血清融化后无大量气泡(剧烈摇晃可能产生气泡,但静置后应消失);若出现持续气泡或肉眼可见的杂质(如毛发、颗粒),可能是生产过程污染或过滤不chedi。

2、凝固或分层:

正常血清应为液态,若出现局部凝固或明显分层(如油水分层),可能是储存温度过高(如反复冻融或长期高温存放)导致成分破坏。

注意事项

1.肉眼观察的局限性:

血清的关键质量指标(如内毒素水平、细胞毒性、促生长能力等)无法通过肉眼判断,需结合 微生物检测(细菌、真菌、支原体)、内毒素检测(如鲎试剂法)、细胞增殖实验(如 MTT 法)等专业手段验证。

2.不同品牌的差异:

不同品牌血清的加工工艺(如是否热灭活、过滤次数)和血源来源(如胎牛、新生牛、成牛)会导致外观差异,建议参考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报告(COA)对比判断。

3.储存与融化方式:

不当的储存(如 - 20℃反复冻融)可能导致血清外观改变(如产生大量沉淀),需采用逐步解冻法(-20℃→4℃→室温)并轻轻摇匀,减少沉淀产生。


©2025 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  备案号:沪ICP备18032507号-3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    管理登陆     sitemap.xml